读书人

读书与有趣

什么是趣?趣是滋味,趣是有意思,有趣当然是有滋有味有意思,无趣自然是无滋无味没意思。细想想,平平常常的生活哪能像相声总有包袱儿。让生活有趣,这里需要有把无趣变有趣的本事。读书能让生活有趣,读书人能把无趣的生活变得有趣。

有趣 读书 读书人 苏东坡 张怀民 2025-10-03 21:21  5

朱光潜: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

第一是农人。他们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不分阴晴冷暖,总是硬着头皮,流着血汗,忙个不休。一年之中,他们最多只能在过年过节时歇上三五天,你如果住在乡下,常看他们在炎天烈日下车水拔草,挑重担推重车上高坡,或是拉牵绳拖重载船上急滩,你对他们会起敬心也会起怜悯心,觉得他们

上帝 读书人 潜意识 朱光潜 沙门 2025-10-01 19:03  4

读文学作品与听书

远古时期没有文字,人们通过口耳相传来传播文学作品,很多古典神话都是这样传下来的,后来才经过文人加工整理,弄成了文字记载的东西。没有文字时代的文学作品只存在于口头上,存在于人们传播之中。那时候的文学可以称为口头文学,算作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。后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

文学 读书人 纳粹 说书人 统治阶级 2025-09-27 15:52  5

说一说淘书的乐趣

世界就是这么吊诡,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没钱,有钱的大多不读书。古代书生大多没钱,出身贫寒。家里省吃俭用,让他们读书,还要他们参加科举考试。他们大多要认真读,有“头悬梁,锥刺骨”的精神,还要向富人借书。明代的大学士宋濂经常向富人借书,“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其中的辛

摊主 好书 古董 读书人 书商 2025-09-25 20:08  5

淘书的乐趣

世界就是这么吊诡,喜欢读书的人大多没钱,有钱的大多不读书。古代书生大多没钱,出身贫寒。家里省吃俭用,让他们读书,还要他们参加科举考试。他们大多要认真读,有“头悬梁,锥刺骨”的精神,还要向富人借书。明代的大学士宋濂经常向富人借书,“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其中的辛

摊主 好书 古董 读书人 书商 2025-09-25 12:21  6

殷海光:知识分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一注重德操,献身真理

殷海光,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大師。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、清華大学哲学研究所,曾从师于著名逻辑学家、哲学家金岳霖先生。1949年赴台。曾任《中央日报》、《自由中国》主笔,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。殷海光是1950-19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,他深受罗素、哈

时代周刊 读书人 哈耶克 伊亚 殷海光 2025-09-25 09:30  7

不敢高声语,恐惊读书人?这次,在图书馆大胆“开麦”! —— “个人定制有声书”活动预告

深大图书馆近期推出了“中国阅读”推荐书目主题书展。该书展图书精选自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第七届“中国阅读” 图书推荐榜,分成 “哲学·宗教”“政治·军事”“经济·法律”“人文·历史·艺术”“文学”“自然科学”“文旅融合“等七大主题进行推荐展示。

活动 图书馆 读书人 书目 高声 2025-09-23 11:57  6

“只有一根手指头力量的书”

“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,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,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。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,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。”我很喜欢的诗人兼文艺评论家谢冕老先生曾倾情撰文《读书人是幸福人》书写自己关于读书人与读书的理解。在当今这个快

读书人 白鲸 谢冕 麦尔维尔 唐诺 2025-09-20 17:36  5

按道理来说 黄巢是个读书人 为何没有一点长远眼光 导致最后的失败

历史上有些事情确实有点想不通,唐朝末年一个能写出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的读书人黄巢,按正常逻辑来说不该这么没远见。但他在历史上的表现确实非常的粗犷,除了前期英雄无敌之外,后期的表现,甚至还不如五胡乱华时某些胡人政权,没有一点治理国家的痕迹可寻。

读书人 门阀 士族 黄巢 旧世界 2025-09-20 14:36  6

卞冬磊:“中国”的一年:新闻、阅读与民族-国家在日常的兴起(1894–1895)

本文将民族国家看作是普通人日常实践的产物,以晚清部分读书人日记为史料,聚焦1894年6月到1895年4月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特殊的一年,尝试探索分散各地的读书人如何经由日常的实践,生成和确认国家的日常形式。研究发现,在“中国的一年”里,读书人主要通过阅读上海新闻纸

民族 阅读 读书人 刘大鹏 皮锡瑞 2025-09-20 00:18  16